close

【經濟學人】3個重要觀察,看懂短期兩岸關係

undefined

訂閱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http://bit.ly/56econimisttime

當川普在12月11日表示「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得受限於一個中國政策」之時,他也撕開了外交界最古老的創傷貼片之一。2個月後,他告訴習近平,他會依循「習主席的要求」、遵守一中政策;這等於是又把貼片貼了回去,但也無法改變那個事實:有位美國領導者曾經質疑了亞洲安全的基礎。

川普立場反轉,並沒有解決一中方案的問題;台灣和中國之間的和平有賴一中方案,但它的問題也在川普當選之前就已經浮現。如果問題加劇,兩岸之間的冷衝突就有可能加溫。

中國有「一中原則」

與其認定一中方案充滿模糊,還不如說,它是由諸多模糊組成。中國本身並沒有一中政策,而是有所謂的一中原則,亦即只有一個中國,而且其政府位於北京;它將台灣視為叛亂的中國省份,亦拒絕在外交上承認任何認定台灣為國家的國家。

不過,這個嚴格的原則亦留有轉圜空間。

2015年,習近平主席與當時的台灣總統馬英九會面,對於不知情的人來說,那看起來很像是兩個國家領袖間的高峰會。美國向台灣銷售軍武之時,中國會嚴詞抗議,但也會刻意忽視此事;美國曾於1982年表示會逐漸停止對台軍售,但軍售一直持續至今。

美國沒有「一中原則」有「一中政策」

美國並不接受一中原則,反之,它有一中政策,亦即認同中國有這樣的原則;這與一中原則相當不同。

美國並不承認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也不承認台灣是個獨立國家。

不過,美國和台灣的貿易量相當大;台灣雖然小,卻也是美國出口品的第9大買家,超越了義大利和印度。

美國與台灣間的非官方關係,比許多國家的外交關係還要緊密。
美國在台協會(AIT)為私人非營利組織,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它感覺就像是大使館,功能亦於大使館相似。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之下,美國需協助台灣防禦入侵和禁運,並將任何對台灣的威嚇視為美國的重大疑慮。

台灣的「一中方案」

台灣的一中方案,則有著更奇怪的歷史。

它根源於虛構,亦即1949年內戰戰敗並逃至台灣的台灣首任總統蔣介石,有一天會收復全中國;因此,台灣的官方名稱為中華民國。也因為如此,國民黨和中國政府都能同意「九二共識」,亦即同意只有一個中國,但也認知雙方對一個中國在實務上的意義並沒有共識,等於是在模糊之上又添了一層混淆。台灣的另一個主要政黨民進黨,大致上反對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但接任馬英九的蔡英文,偏向於不要公開表明反對之意。

在大多數政治領域,如此大量的模糊會十分令人憂心。然而,同意不要仔細檢視「一中」的矛盾之處,也為台灣海峽帶來了不安的和平。台灣海峽曾出現過政治危機(最近一次在2000年代中期),中國也曾在1996年朝台灣試射導彈,但總體來看,對於想要維持這個模糊的三方來說,它都夠好了。

一如三方對一中方案的解讀,三方維持它的理由也各有不同。

中國相信時間站在自己這邊;中國愈來愈強大富有之際,中國領導者似乎真心希望,台灣民眾會想要重新加入中國。

台灣領導者的想法剛好相反,認為隨著時間推進,台灣民眾會認為自己與中國的共同之處愈來愈少。九二共識至今,認為自己只是台灣人的台灣民眾,已增加超過兩倍,接近60%;認為自己只是中國人的台灣民眾,則降至僅3%;20至30歲的台灣民眾之中,85%表示自己是台灣人。

美國的態度則單純一些,也就是沒有壞掉的東西就不要去修。現狀讓美國得以與中國保持外交關係,又不必切斷與台灣的連結,這樣就夠好了。

利益沒有公約數,要維持平衡也需要特定的條件:中國愈來愈富,讓中國領導者得以保持樂觀;兩岸民眾不將對方視為敵人;亞洲大致保持穩定,讓各方不致牽扯進其他衝突;以及,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美國會以軍事介入來確保和平。

這些條件現在全都出現了變動

中國經濟成長走緩,亞洲不再那麼穩定,川普威脅向中國出口品施加關稅,帶來了貿易戰爭的風險。中國對各個島嶼的主權宣稱,亦加高了緊繃程度: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對參議院表示,美國必須有能力限制中國進入南海爭議島嶼。川普亦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兩國的防務協議涵蓋了釣魚台列嶼。

川普與安倍會面之時,北韓進行了川普上任後的首次飛彈測試;而在一個月前,北韓領導者金正恩曾聲稱,北韓很快就會首度測試洲際彈道飛彈;這樣的飛彈可能有能力攻擊美國本土,但也不是本次測試的飛彈。美國為了回應金正恩的威脅,開始在南韓佈署飛彈防禦系統,而中國也大力反對此事。

台灣或許宛如位於暴風眼,但中國依然保有入侵或封鎖台灣的威脅性,有時也會展現有意採取行動的跡象。2013年,習近平對當時的台灣副總統蕭萬長表示,衝突「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聽起來就像是習近平已經開始失去耐心。

3月6日,國台辦主任對人大表示,「我必須要強調的是,台獨……是一條絕路。我希望台灣當局認真思考這句話。」這一切事件的脈胳則是,過去十年裡,中國那兩位數成長的軍事支出,已然改變了軍事平衡。十年前,五角大廈的策劃人員會將入侵台灣斥為「百萬人泳渡」,今日已經聽不太到這種滿不在乎的說法。
美國或許再也無法像1996年那樣,將兩個航母群送入台灣海峽迫使中國收手。但如果敵對情勢爆發,美國幾乎必定會涉入其中。
台灣關係法並未完全要求美國涉入,但如果不這麼做,將嚴重傷害美國的立場和身為超級強權的威望。此外尚有經濟考量;全球超過1/5的半導體產自台灣,中國封鎖台灣可能會重創電腦產業。
在此背景之下,蔡英文當選當然很有可能抬升緊繃情勢。蔡英文去年5月就任後不久,北京政府即切斷了國台辦與陸委會的溝通管道,增加誤解和誤判情勢的可能性。
11月25日,中國派出兩架轟-6K轟炸機與幾架護衛機繞行台灣,兩週後,一架轟炸機和三架戰鬥機再次繞行台灣;遼寧號航母亦於今年1月繞過台灣南端並進入台灣海峽。前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表示,這代表中國是認真的。

中國可能會進一步對台灣施壓

五年一度的共產黨黨代會將於今年底舉行,習近平也可能會想在黨代會前舉行數次軍事演習,好打響他的鷹派招牌。他也可以進一步減少台灣的外交盟友數量。

此外,亦有報導指出,中國正在考慮修訂「反分裂」法。目前的反分裂法指出,唯有台灣正式宣佈獨立,或是再也沒有和平解決方案之時,中國才會考慮使用非和平的手段來捍衛國家主權。日本《讀賣新聞》則在2月7日的報導中指出,中國正在考慮修改法案,改為只要台灣領袖拒絕認可九二共識,即可入侵台灣;而及至目前為止,民進黨也一直拒絕認可九二共識。中國海軍少將尹卓亦於人大會議中表示,中國應該利用反分裂法向台灣表明,獨立即代表戰爭。

短期兩岸關係的3個重要觀察

不過,兩岸關係曾有過令人憂心、但也沒有完全破裂的時期。目前亦有三個理由可以讓人相信,至少在短期之內,這次的情況不會嚴重脫軌。

習近平和蔡英文皆有重要的國內議題,也讓他們有理由暫時放下歧異。

習近平全心投入黨代會,他雖然想展現強勢,但也不想要那些會讓人分心的危機。蔡英文知道,2020年能否連任,取決於她在經濟而非對中關係上的表現。

台灣的GDP成長和薪資陷於停滯,蔡英文支持率低迷,也即將推出政治風險相當大的改革、處理破產的國家退休金系統,她最不想要的就是與超級強權出現爭執。

第二個樂觀的理由則是,蔡英文已經讓民進黨比過去更接近中國的立場。

她在就職演說中表示,她尊重1992年協商的「歷史事實」,這也是不接受九二共識的情況下、最接近接受九二共識的說法了。她在10月的演說中向共產黨政府重申,她「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

蔡英文是位貿易律師,謹慎、可預期且節制,與走險路的前民進黨總統陳水扁完全相反。中國對她的批評,也比對陳水扁的批評溫和,這或許代表習近平希望能保留未來協商的空間。

其三,台灣海峽軍事實力天平變動的程度,還沒有大到讓中國有信心在短時間內取勝。

如果中國能以全球來不及反應的速度佔領台灣(一如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其他國家或許就會將入侵視為既成事實。但台灣並不是克里米亞;只有10%的人口想要統一,更只有不到2%的人希望儘快統一。台灣擁有活力十足的公民社會,有能力讓數百萬示威者走上街頭對抗台灣政府,更別提中國的佔領武力了。

中國約有1,400枚地面飛彈瞄準台灣,再加上數量不明的空中及海上飛彈。縱有美國和台灣自身的飛彈防禦系統,眾多武力仍有可能快速摧毀台灣的空軍基地和其他防禦。然而,入侵需要地面部隊,而且得將部隊送往180公里寬水域的另一頭,台灣的殘餘軍力也可能會讓這段旅程極為不順暢。楊念祖表示,想成功入侵,中國必須快速摧毀85%以上的台灣飛彈,若半數的台灣飛彈熬過了第一破攻擊,中國的入侵部隊就會顯得相當脆弱。

只要能拖慢入侵腳步,其他國家就有時間反應。屆時,中國領導者就得決定,是要停止入侵,還是要承受衝突擴大的風險;由於退縮可能會影響國內情勢,中國領導者必定會選擇繼續入侵。

不過,中國領導者一定會想避免面對如此抉擇,這也正是台灣真正的嚇阻力所在:它不必擁有阻擋入侵的能力,只要爭取足夠的時間,迫使中國在國內失穩和區域戰爭之間做出抉擇即可。

在沒有快速取勝的保證之下,回到熟悉的「一中」模糊地帶,對中國領導者來說才是最合理的選項。

但這樣的模糊地帶,也愈來愈難以維持;川普可能會再次質疑美國為何要支持此政策,那也不會是川普第一次變換立場。

兩岸民眾的態度亦日益強硬

不只是台灣民眾愈來愈認為自己是台灣人,曾視台灣人為兄弟的中國人,態度也開始轉趨冷淡;他們仍將台灣民眾視為同一文化的族群,但也開始施加忠誠測試,例如,要求抵制並未反對國際法庭南海仲裁結果的台灣藝人。有如共產黨官員訓練場的共青團,則發起社群媒體活動,反對知名的台灣表演者戴立忍,也讓他列入了黑名單。

中國官方也在助長猜疑。過去一年裡,前往台灣的中國旅客已減少超過1/3,主因即為官方讓前往台灣旅遊變得更難;中國大學要求世新大學,不要與中國交換學生討論「敏感政治議題」。一位資深國民黨官員擔心,中國的親台情緒可能己經告終。

政治上的態度亦趨於強硬。台灣曾經有一中政黨國民黨,以及支持獨立的民進黨。但國民黨在去年敗選後即一落千丈,時代力量則快速崛起;時代力量根源於反對強深兩岸關係的學生示威,至少和民進黨一樣反對一中。

習近平打壓異議和公民運動,也讓中國的政治系統更加遠離台灣的活躍民主政治。北京政府介入香港地方政治,也向台灣展現了「一國兩制」有如騙局。

在這些現實之下,雙方都想繼續維持一中架構,並在九二共識的模糊之上添加新一層的模糊。2011年,時任國台辦主任、現為外交部長的王毅,曾在造訪華府時私下表示,中國或許會考慮替換1992年的方案,目前亦有跡象顯示,此事仍有可能成真。每隔兩週,台灣官員就會舉行一次會議,檢視新形式的用詞,尋找有機會成為未來談話基礎的新方案。

單純又自然的解決方案,就是承認有兩個中國。但共產黨政府還不打算這麼做,反之,它迫使台灣人和美國人面對一中政策那不斷損耗的模糊之處;在此同時,三方也全都朝著那全新的、更危險的最終階段緩緩前行。(黃維德編譯)

(本文獲得經濟學人獨家授權轉載)

來源:天下雜誌

訂閱the economist:http://bit.ly/56econimistti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ckyur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