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濟關係亂如麻,川普該怎麼辦

NEIL IRWIN 2017年4月7日
從週四開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和川普總統進行為期兩天的會晤。他上一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是在2015年9月(上)。

Ruth Fremson/The New York Times

從週四開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和川普總統進行為期兩天的會晤。他上一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是在2015年9月(上)。

訂閱各種專業財經雜誌經濟學人TIME:http://bit.ly/56econimisttime

  •  
  •  
  •  
  •  
  •  
  •  

美國和中國被一種相互依賴、常常無法正常運轉的經濟夥伴關係牽絆著。作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它們就像一對不停地抱怨彼此,但甚至無法把離婚納入考慮範圍的夫妻。

週四,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美國總統位於佛羅里達的莊園,與這位在競選期間把中國當成沙袋暴打的總統進行為期兩天的會晤,此樁婚姻進入了新階段。

問題是,川普總統能否把他的好戰言辭轉化為美國公司和工人的切實利益。通過審視兩國關係的經濟因素,並跟有著豐富的相關談判經驗的前官員交談,可以發現一個達成更划算交易的途徑。

這個通往成功的途徑,或許並不包括川普政府傾向於讚頌的那些華而不實、登上新聞頭條的宣言。

它(暫時)和貨幣無關

今年2月,川普把中國稱為「操縱貨幣的大贏家」。競選期間他也常常攻擊中國,說它為了幫助本國公司對付美國以及其他地方的競爭者,人為地讓人民幣貶值。

上述觀點已經過時了。在很多年裡,中國的確曾干預金融市場,壓低本國貨幣的價值。但現在,它進行干預是為了不讓人民幣貶值——其做法其實和川普的指控完全相反。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人民幣當前的匯率與完全由市場力量決定的匯率水平頗為接近。

這並不是說在馬阿拉歌不該提出貨幣問題。當前,中美兩國在貨幣政策方面處於相對和平的時期,為雙方就未來達成諒解提供了大好時機。

「我認為貨幣仍然是一個問題,但以操縱為主題進行討論沒有意義,」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資深研究員布拉德·塞策(Brad Setser)說。「中國正在管控貨幣,但它眼下管控貨幣的方式相對而言對美國有利。弄清中國打算在未來如何管控本國貨幣,仍然是重要事項。」

換句話說,川普可以利用好這一時期,別揪著以前的事情或眼下的問題不放,猛烈抨擊中國,而是應該就中國在未來,也就是有朝一日市場力量開始推動人民幣升值時會怎麼做,與其達成協議。 訂閱各種專業財經雜誌經濟學人TIME:http://bit.ly/56econimisttime

聚焦於貿易逆差的原因,而非數字

川普還抱怨了美國對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他常常將其描繪成一張比分表,說它證明中國是貿易贏家,美國是輸家,一年要輸給中國3100億美元。

而現實更微妙。持續的貿易逆差的確成問題,但造成持續逆差的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製造的不平衡才是根源所在。如果採取錯誤的方法,簡單地著眼於降低貿易逆差,可能會讓中美兩國工人的處境都變糟。例如,一場貿易戰會讓美國大幅減少從中國進口商品,同時導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下降,到頭來貿易逆差是縮小了,但卻會造成中美兩國的收入水平變低,工作崗位變少。

其實,中美貿易失衡在某種程度上源於中國針對美國公司樹立的貿易壁壘,包括對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還有導致農業進口額下降的各種配額和限制性規定。如果川普能說服中國放鬆這些限制,或許就可以通過增加美國的出口來縮小貿易逆差——這是較為健康的那種貿易再平衡。

但造成貿易逆差的不僅僅是貿易安排的細節。起作用的還有國家間的資本流動。簡單來說,當一個國家在海外市場上賣得較多、買得較少時,就必須拿那些錢做點什麼。

與經濟學家所謂的經常項目赤字相對應的,是資本項目盈餘。導致中國貿易失衡的,不僅是它的貿易實踐,還有非常高的儲蓄水平——這些錢又被拿來在世界各地投資。

中國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改變自己的經濟結構:從儲蓄和大手筆基礎設施投資,轉向消費需求——包括對產自國內外的產品的需求。

如果川普政府真的希望對中國的貿易赤字有朝一日能降下來,只是著眼於國際經濟賬簿的一個方面,也就是商品的流動,而忽略資本的流動,是不行的。

在實踐中,這意味著要就某些問題提出要求,這些問題看上去好像是純粹的內部事務,和國際貿易只有很小的關聯。其中或許包括推動中國允許更多陷入困境的國有企業倒掉,這樣一來它們積累的利潤或許就會散落於中國經濟之中,而不是被用於收購海外資產。一個更為慷慨的退休金制度或許可以激發中國老年人的消費需求。

如果中國允許全球性金融公司更容易地進入本國市場,那它不僅可以推動國內支出的增加,還能讓美國的一個主要產業獲得其一直夢寐以求的機會。

小心地使用籌碼

川普總統以善於達成交易為傲,他的談判風格是,漫天要價,然後做出讓步,以達成協議。但事實會證明,重塑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比任何房地產交易都要棘手。

中美經濟關係的一個基本現實是,儘管這種關係沒能讓它們中的任何一方完全滿意,但它們都是有影響力的大國,誰也不會因為太平洋另一側的一個國家想要怎樣而輕易受影響。雙方手上的籌碼是有限的——至少在誰都不願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情況下是如此。

因此,舉個例子,在向中國為美國產品和服務爭取更優惠待遇的過程中,川普手中用於交換的標準的好處清單相對較短。中國想要的是,美國加入中國牽頭創辦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支持旨在修建從東南亞一直延伸到歐洲的更好基礎設施的「一帶一路」計劃,等等。

至於中國的一些更大的目標,比如獲得世貿組織框架下的「市場經濟」地位,則不太可能達成,除非中國在允許國際性企業更容易地進入本國市場方面有重大進展。

想像得到,美國通過揚言徵收懲罰性關稅或採取其他激進措施——就像川普在競選期間所做的那樣——可以擁有更多談判籌碼。但這些舉措同樣可能招致中國奮起反擊,進而損害美國的利益。

此外,還存在肯定會影響經濟關係的那些非經濟因素。

「歐巴馬政府執政期間,中國是一個不錯的夥伴,曾就制裁伊朗、氣候變化問題與我們合作,我想這讓當時的美國很難去考慮在貿易領域採取任何嚴厲的舉措,」曾是美國財政部駐華特使、現為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的杜大偉(David Dollar)說。「如果川普政府想讓中國在朝鮮問題上更合作,也會面臨類似的情況。很難掉過頭來在經濟領域為難他們。」

耐心一點,別被花哨的小玩意分了心

川普喜歡宣布達成引人注目的大交易的消息。鑒於中國人正在美國尋找投資標的,他很容易就能拿出點什麼來宣布一下。

但以兩個巨大的經濟體為背景,這樣的東西顯得很瑣碎。帶有瑕疵的經濟關係是用了很長時間才建立起來的,修正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川普應該為正確的目標而戰,而不是關注那些能在他的政治大本營裡引發共鳴,但不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都對增進美國的經濟利益沒有幫助的問題,」康奈爾大學(Cornell)經濟學家、著有《不斷升值的貨幣》(Gaining Currency)一書的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說。該書講的是中國在全球金融領域的角色。

新任總統和中國領導人的首次會晤,不大可能讓那些在若干年間甚至幾十年間累積起來的問題得到解決。一些外交工作者給出的建議是,別把眼光局限於時下的頭條新聞,而是應該尋求在如下問題上取得進展:敦促中國降低貿易壁壘,增加國內儲蓄,並承諾不會再度人為壓低匯率。

我們現在談論的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商貿往來,事情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改變。

訂閱各種專業財經雜誌經濟學人TIME:http://bit.ly/56econimisttime

arrow
arrow

    rickyur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